和通社

首页 > 主笔纵横

重释天人合一:推动西方学术范式与语言方式的历史转折

重释天人合一:推动西方学术范式与语言方式的历史转折

——兼论构建新时代学术范式与语言方式重塑民族尊严 文/ 刘浩锋(习近平经济思想共富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研究员 中国逻辑学会会员) 中国民族文化复兴,不仅要重拾天人合一,运用数理逻辑诠释天人合一,让世界透彻理解天人合一,重塑民族…
时间:2025-10-24
和学精神与四中全会:AI时代中国科技弯道超车的关键钥匙

和学精神与四中全会:AI时代中国科技弯道超车的关键钥匙

文 / 本社高级评论员 胡勇飞 在形式逻辑的围墙内,无法抵达复杂性系统的核心,而中国古老的智慧正为此开辟新路。——笔者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在算法、算力、数据等硬实力赛道你追我赶。在这个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四中全会正在审…
时间:2025-10-23
为何用形式逻辑搭建数理模型描述经济现象毫无价值纯属自慰!兼谈杨振宁的文化硬伤

为何用形式逻辑搭建数理模型描述经济现象毫无价值纯属自慰!兼谈杨振宁的文化硬伤

文 刘浩锋(习近平经济思想共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逻辑学会会员) 用形式逻辑数理模型来描述社会经济运行现象或某个经济理论,热衷搭建精致“经济学模型”,这是一种象牙塔里的学术娱乐或者说是精神自慰。所有模型,越精致越局促,离客观…
时间:
刘浩锋: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如何破局成世界科技中心

刘浩锋: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如何破局成世界科技中心

文/ 刘浩锋(习近平经济思想共富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研究员) 2011年,国家安全部旗下出版社的大姐来香山多次接触,试图深入理解和学。北京大学哲学系赵光武教授在北大西门创建的“文化发展与复杂性科学”论坛,我被大姐邀请参加。参与者…
时间:2025-10-22
杨振宁先生逝世:科学巨星陨落,家国情怀永存

杨振宁先生逝世:科学巨星陨落,家国情怀永存

——兼论其学术传奇、科教贡献与情感选择 文/胡勇飞(本社时事高级评论员) 一、巨星陨落:一代物理学的灯塔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的离去,不仅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时间:2025-10-18
双珠陨陷:李微微与乌兰殊途同归警钟长鸣

双珠陨陷:李微微与乌兰殊途同归警钟长鸣

本社高级评论员 胡勇飞 在湖南的政治星空中,李微微与乌兰曾是两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她们一位是深耕本土、步步晋升的“湖湘女儿”,一位是来自草原、跨省交流的“蒙古族明珠”。凭借迥异的背景与轨迹,她们双双跻身正部级高官之列,一度被视…
时间:2025-10-16
汉心:政教文明离不开批判更须“礼赞崇高”

汉心:政教文明离不开批判更须“礼赞崇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举凡有所作为的国家、民族和组织效能之高下,既离不开经济基础和“武器批判”,更要礼赞崇高,自命“光荣正确”,并促成社会风气勇跃“歌功颂德”,才能团结人民,鼓舞人心。经验和事实都表明,单靠制度、法律和经济增…
时间:2025-09-14
北大教授:毫无意义的研究正在大行其道,等于“放屁”

北大教授:毫无意义的研究正在大行其道,等于“放屁”

社会科学肩负着研究社会、回应现实挑战的责任。学者不是事不关己的看官,也不是隔岸观火的过客,而应该是研究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的先锋。而现如今,社会科学研究似乎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时间”,学术刊物上充斥着大量规范性强、方法漂…
时间:2025-09-12
经济学原理“率极均衡”及球形原理应对全球性复杂挑战

经济学原理“率极均衡”及球形原理应对全球性复杂挑战

  文/ 刘浩锋 张金成 摘要:和学创始人刘浩锋基于天道太极图原理的研究,发现了微观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市场的“择优分配”主张“机会均衡与效率至上”,与宏观经济学“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张“系统均衡、公平至上”,彼此之间…
时间:2025-09-10
枕戈:论古代世界的宇宙论秩序

枕戈:论古代世界的宇宙论秩序

华夏文明是一种追求宇宙论秩序的文明,即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精神追求。因华夏文明追求“宇宙论秩序”,也被称为“天道文明”。 台湾学者史作柽将人类文明分为“图形文明”和“文字文明”:前者是神话文明或原始文明,以自然为背景而有文…
时间:2025-09-04

Copyright © 2015-2022 HKA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