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体会

和通社高级评论员 记者 胡勇飞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节点,张又侠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深邃的理论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系统阐释了“十五五”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按照习主席的战略擘画,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中谋划推进,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学习习主席领导推进新时代政治建军,强固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贯彻习主席一贯思想和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落实全会精神在军事领域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科学指导和行动纲领。
深刻领悟文章的核心要义:筑牢强军事业的“根”与“魂”
文章开宗明义,强调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政治本质和根本方向。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和纷繁多样的风险挑战,必须始终把政治建军摆在首位,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一是坚决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这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核心制度安排。文章指出,要通过加强高层党委建设、深化政治整训、正风肃纪反腐,确保军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尤其需要警惕“两面人”现象,彻底肃清流毒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如平顶山高新区在质量强区实践中以“质量筑基”筑牢发展底线一样,军队建设也需以“政治筑基”纯正队伍,为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服务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 文章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框架中谋划,凸显其作为强国复兴关键支撑的地位。张又侠同志指出,要扛起支撑强国复兴的历史重任,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重要论断一脉相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安全需求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塑造有利战略态势,遏控危机冲突,确保民族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三是把握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文章精准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分阶段推进的历史进程,要求针对“第一步向第二步转进”的规划周期,坚持谋当下与谋未来相统一。这与山东改革“方法论”中“推进过程要稳妥有序”的理念高度契合。在制定和实施军队建设“十五五”规划时,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又要前瞻布局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体现战略规划和实践推进的辩证统一。
精准把握文章的战略部署:聚焦现代化建设的“纲”与“目”
文章以清晰的逻辑和务实的笔触,阐述了“十五五”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构建了目标引领、任务牵引、路径支撑的行动体系。
一是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锻造打赢现代战争的核心能力。 文章提出实施军事理论现代化推进工程、优化军事力量体系、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打造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加快先进武器装备发展、扎实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等举措。这些部署直指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体现了对战争形态演进的深刻洞察。例如,强调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及反制能力建设,在新质战斗力增长极上务求实质突破,正是应对智能化战争挑战的关键之举。福建龙岩市局在QC活动中通过“三级联动”破解技术难题的实践表明,打破组织壁垒、促进资源整合对提升战斗力至关重要。
二是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提升军队建设系统效能。 文章强调持续深化政治整训,抓好改革任务落地,加强和改进战略管理,深入推进军队法治建设。这要求健全战建备统筹推进机制,强化作战需求牵引,完善决策咨询和监管体系。现代军事系统日益复杂,必须通过治理现代化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运行效率提升。正如平顶山高新区以“创新为墨”激发产业活力一样,军队建设也需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释放战斗力潜能。
三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文章提出强化军地合力,加快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加快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这一部署深刻把握了强国强军相统一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求。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海洋、太空、网络、生物等新兴领域成为战略竞争高地,必须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实现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山东改革“方法论”中“促进发展”的价值导向,在此同样适用——国防建设最终要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和人民福祉。
全面落实文章的质量要求:夯实现代化建设的“效”与“益”
文章通篇贯穿着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一是加强党委领导,确保建设方向正确。 文章要求各级党委准确把握新部署新要求,统筹抓好规划论证编制和执行管理,确保质量托底、能力托底、廉洁托底。这体现了党对军队建设全过程、全领域的领导,是确保建设不偏航、不变质的根本保证。实践中,可借鉴平顶山高新区“标准为范”的经验,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压实责任。
二是坚持集约高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文章指出要强化体系建设,成体系论证推进战斗力生成提高,突出降本增效,注重过程管控。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必须克服粗放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勤俭建军方针,贯彻成本控制和经济可承受理念。例如,通过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精准评估监测,把有限资源投向最关键领域,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投入。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建设发展难题。 文章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搞好改革部署与规划布局的衔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发展过程,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福建龙岩市局通过“干部领题”“老带新”等机制激活人才队伍的做法,对军队创新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四是加大政策供给,强化建设保障支撑。 文章提出增强政策针对性、规范性、一致性,全过程抓好政策制定和执行。政策是引导和规范建设行为的重要工具,要围绕战斗力标准构建科学配套的政策体系,避免“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形成政策合力。

践行文章的实践要求:强化高级干部的“责”与“为”
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一是在强化政治担当上作表率。 带头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指挥,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落实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制约部队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是在服务备战打仗上见实效。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上。密切关注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加强现代战争特别是智能化战争研究,提高战略谋划和指挥能力。
三是在推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 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积极推动军事管理革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注重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各方向各领域建设,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四是在弘扬优良作风上当标杆。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要求,带头遵守纪律规矩,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勤俭建军,精打细算管好用好军费,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总之,张又侠同志的《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科学指南。我们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践行,把文章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落实的举措、履职尽责的成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奋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支撑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