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社高级评论员 胡勇飞
数据与哲学交织,传统与创新共舞,一位国防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国防科技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唐九阳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杰出学者,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独特的科技哲学思考和广阔的多学科视野,成为推动国防科技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人物。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认知体系,为数字时代的国防科技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数据哲学的奠基者:重构数字时代的认知范式
“数据是客观的吗?”
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教室里,唐九阳教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让学员们陷入深思。这正是他学术生涯的缩影——在看似不容置疑的领域开辟新的思考维度。作为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九阳不仅仅是大数据专家,更是在数字时代重构认知范式的思想者。
他提出,数据具有三重辩证属性——客观性、建构性和进化性。客观性使数据成为认知工具的根基;建构性揭示认知主体在数据生成中的核心作用,打破“数据中立”的迷思。
进化性则为突破认知局限提供技术路径,实现从“局部近视”到“逼近真相”的认知跃升。
“数据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决策的主体还是我们自己,运用大数据必须坚守道德底线。”在2023年的一次国学公益大讲堂上,唐九阳从数据主义、数据哲学、数据方略三方面阐述了他的大数据思维。
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和道德底线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
科技创新的开拓者:从理论突破到国防应用
唐九阳的科研之路始终与国防安全需求紧密相连。2006年,他在《计算机科学》发表的《一个基于对等网的数据集成系统》,首次提出创新的对等网数据集成架构,为解决分布式环境下大规模数据集成难题开辟了新路径。
2010年,他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毁性敏感的非结构化P2P覆盖网络拓扑优化问题研究”,揭示了网络拓扑演化过程中连通性被破坏的内在机理,为高可靠国防通信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项持续深入的研究,体现了他对国防关键技术的长期专注与执着追求。
2022年,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图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项目荣获CCF科技成果奖。该项目提出的多源图数据融合与一致性检测、海量图数据高效查询等创新方法。
在鹏城实验室等多家单位成功应用,展现了理论研究与国防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科融合的实践者: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对话
唐九阳的学术思想独特之处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数据科学深度融合。在国学公益大讲堂上,他巧妙运用老子“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观点,阐释数据建模的本质局限。
“当我们用‘马’这一概念标定某类生物时,已将其复杂的特征简化为有限标签,那些未被纳入的特质便在命名过程中被无形否定。”这种跨学科思维方式,使他的学术研究具有独特的深度和广度。
他参与的国学公益大讲堂已举办52期,线上听课突破100万人次。通过这一平台,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独特的学习视角。
在2024年5月的“开卷有福”大课堂中,他以《网信时代的科学思维》为题,融合大数据、元宇宙、量子力学等前沿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生动案例,深入阐述科学思维在网信时代的价值和应用。这种将高深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语言的能力,源于他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未来视野的构建者:引领国防科技新发展
面对元宇宙、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唐九阳始终保持前瞻视野和深邃洞察。他提出,数据的进化性代表着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也带来需要深入思考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他特别关注多源数据融合的认知范式革新。通过“黑盒子”圆柱体的生动比喻,他阐释了多视角数据融合的重要性:不同视角会得到圆形、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异化表征。唯有通过多源融合才能拼凑出事物的完整原貌。
这一思想在大连市“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数据融合案例中得到验证:通过整合卫星、无人机、观测站等四维数据,采用异构时空融合算法,数据完整度提升至98%。
开发利用率从不足35%跃升至98%,成功支撑海洋气象预报、航线规划等关键场景。
在他看来,这种多源融合的思路,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智慧不谋而合。发动群众贡献多元观点与经验,如同收集多维度数据,通过汇聚整合减少单一视角偏差。
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在数字化时代,这种进化路径让人类得以从“局部抽象”走向“整体逼近”。
科学精神的传承者:使命担当与创新引领
作为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唐九阳承担着培养下一代国防科技精英的重任。他主持的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大数据工程在线开放创新实践基地”。成为连接学术研究与国防应用的重要桥梁。他引导学生在真实数据挑战中成长,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他所负责的《信息系统原理与工程》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在教学中,他不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学会提问,学会怀疑,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开放、启发式的教学风格,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作为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知识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唐九阳带领的团队汇聚了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研究型梯队。他鼓励年轻学者大胆探索,勇于挑战权威,为他们创造宽松而严谨的学术环境。
数字时代的国防科技守望者
在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今天,唐九阳教授的工作展现出其特别的价值。他的学术生涯,是数据科学在国防领域应用的缩影,也是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典范。
从对等网数据集成到图数据管理,从数据哲学建构到科学思维传播,他在每一个领域的探索都体现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洞察。
他的成就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国防科技工作者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更需要系统思维和哲学素养,能够在复杂现象中把握本质,在技术变革中坚守价值。
我们期待唐九阳教授继续引领数据科学的发展方向,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在数字浪潮中守护国家安全,推动科技创新。
在数字时代的国防科技阵地上,唐九阳以数据为墨、哲学为魂,正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传奇。他的探索之路,是一条连接技术与人文、贯通传统与现代的创新之路,更是一条守护数字时代国防安全的忠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