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社高级评论员 胡勇飞
在形式逻辑的围墙内,无法抵达复杂性系统的核心,而中国古老的智慧正为此开辟新路。——笔者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在算法、算力、数据等硬实力赛道你追我赶。在这个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四中全会正在审议“十五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科技创新擘画蓝图。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聚焦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为中国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指明方向。
“用不能接纳矛盾的形式逻辑工具去研究接纳矛盾的复杂性系统,学术研究南辕北辙,这是犯了方向性错误!”十多年前刘浩锋先生在北大论坛上的这句发言,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显其前瞻性。对中国而言,硬件设施、科研投入虽不断攀升,但西方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的先发优势仍构成竞争壁垒。仅靠硬实力拼争,中国难以迅速突围。而文化维度,恰是可撬动格局的杠杆。
一、复杂性系统的新解答:从四中全会看AI国家战略
四中全会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国家顶层设计,体现了对复杂性系统思维的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本质是处理复杂信息的系统工程,传统形式逻辑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难以应对多元化、不确定性的数据关系。和学体系,以接纳矛盾的逻辑工具重构复杂系统认知,为科技发展提供新思维范式。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指示准确把握了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的特性,凸显了国家战略的前瞻性。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已经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指明方向。而今,四中全会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部署,将推动中国在更高起点上应对科技竞争。
二、和学与老子哲学:源自传统的现代智慧
老子《道德经》提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强调事物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这与和学体系的哲学内核高度契合。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法设计常面临“准确率与召回率的平衡”“模型复杂度与训练效率的博弈”,老子哲学启发我们以整体观、动态观看待这些问题,避免陷入单一指标的极致化追求,而应在多元目标间找寻和谐解。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进一步阐释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过程。这种思维与复杂系统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相通,为我们理解和管理人工智能等复杂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将和学与老子哲学融入科技战略,能为政策制定注入文化底蕴,使科技发展既紧跟时代潮流,又不失本土特色。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国家级战略考量。
三、中国AI产业的突破:从追赶到引领的实践之路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从跟跑者逐步变为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领跑者。“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国产大模型成为“全球顶流”。截至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超5100家、已发布大模型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模型在全球知名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榜单前10名中占据9席。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对复杂性系统的成功驾驭。从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北京智能产业园的机器人物流系统,到百度支持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光明电力大模型”,再到腾讯混元发布的开源多模态生图模型,中国AI应用正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AI竞争呈现新态势。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所所长刘孟俊指出,中美AI竞争并非线性竞赛,而是迂迴循环,透过“中国追赶、美国围堵、中国跨越、发散到全球”等阶段循环。这种动态平衡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性系统的生动体现。
四、 胡图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胡图书院作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其意义超越了普通的国学传播机构。将和学研讨、人工智能伦理探索纳入书院课程体系,组织跨学科交流活动,邀请科技专家、哲学学者共话前沿话题,就能使书院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试验田。
胡图书院计划通过“数字国学中心”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这种实践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高度契合。该政策明确提出“建设文化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为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方面,借助书院平台,向大众科普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发展趋势,消解对新技术的恐慌与误解;另一方面,以和学思想为指引,引导科技从业者思考技术的社会影响、价值导向,让科技发展回归“科技为人”的初心。这种做法,体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复杂性科学相融合的尝试。
五、从综合集成到创新引领:中国破局之路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已有目共睹——人工智能企业超过5100家,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这表明在一个发展中经济体中,增长与可持续性可以共存。这种共存,本质上就是对矛盾的综合驾驭。
回溯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这种全盘规划、系统培养的思路,正是对复杂性系统思维的具体应用。
当代科技发展已步入“综合驱动创新”的时代。学科壁垒被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传统与现代对话,东方与西方汇通。在这个大背景下,和学与胡图书院所代表的综合思维,不仅具有文化意义,更具有科技战略意义。
六、 面临的挑战与和学智慧的启示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主导的对人工智能芯片以及生产此类芯片所需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限制了中国人工智能开发者可用的计算能力。计算资源的匮乏迫使中国企业在投资模型开发的短期进展和构建长期的制裁抵御能力之间做出权衡。
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和学智慧启示我们,这些挑战不可能通过单一领域的突破解决,而需要采取一种包容矛盾、多元协同的复杂性思维。
在应对这些挑战时,中国正在探索一条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坚持自立自强”,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
走向辉煌时代
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中心,不只需要实验室的突破,更需要思维范式的革命。四中全会绘制的“十五五”蓝图,与胡图书院、和学思想代表的文化复兴,共同构成了中国破局世界科技中心的两个轮子——制度创新与思维创新。
当这两个轮子同步转动,中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崛起,将不仅仅是技术追赶,而是文明范式的引领。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科技浪潮中绽放新光芒,实现文化自信与科技自立的同频共振,这正是中国文化复兴为世界科技发展提供的独特贡献。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在这一进程中,和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智慧将成为我们把握复杂性、驾驭新时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资源。
刘浩锋大师在胡图书院的贡献卓尔不群,他以和学理念为基石,深度解读国家政策,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文化灵魂。在胡图书院,他将和学与科技、文化完美融合,推动跨学科交流,启迪学子以和学思维探索AI伦理与创新,为科技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同时,他主导和学与国家政策解读的研讨活动,让和学智慧助力政策落地,彰显文化自信,为科技自立筑牢根基。他还在胡图书院构建和学教育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传承和学精神,使胡图书院成为和学传播与国家政策宣传的重要阵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